热门帖子

2015年5月28日星期四

燧火評論:誰來定義獨中?

黄集初/誰來定義獨中?

2015年5月17日星期日

评述:邹寿汉之“确有幼儿园改用马来语危机”

评述:邹寿汉之“确有幼儿园改用马来语危机”

2015年5月14日下午 6:18
新闻来源:《当今大马》http://www.malaysiakini.com/bulletin/298258


下文斜体部份是邹寿汉文章的內容,评述的部份是我的回应:

--------------------------------------------------------------------------------------------
对于教总主席在某华文报关于学前教育教学媒介语的谈话,本人发表文告如下:

1. 《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规定所有幼儿园或学前教育必须采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学前课程。这令人担忧原有的各源流幼儿园的教学媒介语,将被逐步统一以国语(马来语)为主,剥夺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就读何种源流幼儿园和小学的权益,致使家长送孩子就读国小,弱化华小、淡小的学生来源,达到国小为所有家长的首选学校,最后实现《1956年拉萨报告书》的单一源流学校制度“最终目标”。

评述:华小也是必须采用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课程啊!但采用国家课程有改变教学介语吗?在《1956年拉萨报告书》的第59节,就要求所有的小学须采用共同课程。华教人士没有反对,反而都支持。反对的是第12节之“最终目标”:统一教学媒介语。华教从林连玉起的基本立场就是支持统一课程,但反对统一教学媒介语。所谓的“单元”是指语言,不是指“课程”。

2. 教育部早在2007年公布的《2006-2010年首要教育大蓝图》第4.26章节,提出在幼儿园学前教育至中学阶段,建立一个以国语(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制度,并把课程、课外活动、考试和文凭划一。

评述:那现在联署签名是反对那一个大蓝图?旧的《2006-2010年首要教育大蓝图》?还是新的《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当然,邹在这里插入旧的教育大蓝图的內容是有其用意的,请看第3点的回应。

3. 现在,《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进一步贯彻上述政策和措施,提出所有幼儿园必须采用教育部的学前教育课程,以及进行注册,企图把所有幼儿园置于“围栏”内加于进一步“控制和处理”。

评述:现在的华小不是处于这种情况吗?其实,第3点与第1点是相同的论点,只是论述很弱,煽动性不足,所以,中间插入第2点,对不细心者,就会误导他把两个大蓝图的论点混在一起,制造一个印象,那就是的统一课程及强制注冊,就是等于统一教学媒介语。

4. 以前,华文源流幼儿园的课时为每周900分钟,华语占720分钟、国语占120分钟、英语占60分钟,但是2010年后却改变了,教育部通过《2010年学前教育课程标准》,取消非国语源流幼儿园的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地位,并改为国语、华语(或淡米尔语)、英语各占三份之一即各400分钟的教学媒介时间,为逐步实现“最终目标”开道铺路。

评述:那当时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草案征求意见,在2011年才通过,中间整整一年的时间,甚至有幼教人士向董总反映,叶氏为什么董总不出来领导华社反对呢?其实,这是董总多数领导的一个心态:“我们只关心独中,其他的不关我们的事”。这是现在华教的一个严重弱点,即董总认为是问题,华社才会觉得是问题;董总不认为是问题,华社就不会觉得是问题。这又和下面第5点有关系。

5. 华社必须吸取1960年代华文中学被改制为“国民型中学”的惨痛历史教训。尽管《1961年教育法令》规定国民型中学的主要教学媒介为英语,但是政府还是通过行政措施等各种方法,逐步把国民型中学的主要教学媒介语改为马来语,并在《1996年教育法令》完成把国民型中学改为国民中学,华文沦为一个科目,整个过程历时35年。

评述:首先,那是因为董总实质上是不把国民型中学视为华教的一部份,甚至有些主要领导更是视之为独中的敌人,所以,当国民型中学的教学媒介语被改变时,被改为国民中学时,许多华教人士是乐观其成的,甚至幸灾乐禍:“你看,不幸给我言中了”。所以,当董总不认为国民型中学是他们的问题,甚至还幸灾乐禍时,国民型中学怎会不被轻易改变呢;其次,改制后,华文就是沦为一个科目,不用历时35年。改变媒介语是从关闭英小起,英小没了,国民型中学的主要媒介语自然就改为马来语。只有把“国民型中学”改为“国民中学”才历时35年。最后,当国民型中学痛定思痛,吸取教训,要组织自已的总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叶氏董总又出来打压,认为这是挑战董总做为“华教最高领导机构”的地位,应该由董总来替他们发声(其实就是发文告及大会提案而已)。

6. 同样的,虽然《1996年教育法令》第23条款提到非国语的语文可作为幼儿园的教学媒介以及国语是必须科,但是华社必须认清及提高警惕,政府有朝一日也可通过如同华文中学改制等的各种方法,把幼儿园的教学媒介统一改为国语(马来语)。在教育大蓝图的最后阶段,华文将成为第三语文,与日文,阿拉伯文等同等级。届时,母语教育从幼儿园至华小将被连根拔起,教总主席王超群难道没有看到吗?

评述:首先,竟然知道有第23条的存在,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向大家报告?许多华团及华教组织不信任董总的反对《教育大蓝图》的论述,是因为董总没有跟他们说有第23条的存在,而且当有人指出有这么一条时,还是当沒有这一条的存在。直到这一篇文章才承认确实有第23条存在。其次,竟然知道有第23条的存在,又认为学前教育是问题的根本,为什么不挟强大的民意(93万人的签名),强力向教育部直接交涉,要求修订《2010年学前教育课程标准》。

总评述:叶氏董总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搞了很多动作,下至百万签名运动,上至花20万到联合国喊冤,就是不做关鍵的一步,那就是领导各华团及华教组织的代表,强力要求和教育部长对话。

-----------------------------------------------------------------
PS:
1.暂时这样子先,其他想到时再补充;
2.王超群在《中国报》的谈话: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620929

2015年5月1日星期五

星洲日报:華文不列進中六積分‧華中發展理事會震驚

星洲日报:華文不列進中六積分‧華中發展理事會震驚



(檳城30日訊)多年來皆列為錄取大學先修班(中六)新生的積分科目選擇之一的大馬教育文憑(SPM)華文以及淡米爾文,今年消失在積分科欄目內,引起學校及華教組織的嚴密關注。
  • 這是今年錄取中六生的積分科目表,華文以及淡米爾文已消失在積分科目欄目內。(圖:星洲日報)
令校方及相關組織不解的是,阿拉伯文、伊班文、卡達山杜順文一如往常獲列為積分科目。
馬來西亞國民型華文中學發展理事會秘書吳文寶告訴星洲日報,該理事會最近接獲多州中學校長的反映及告知,指華文科突然排除在錄取中六新生的積分科目欄目外,令人震驚。
他認為,若說是因為教育部官員疏忽而衍生了今起事件,這是說不過去的,尤其是華文及淡米爾文科也是我國兩大族群的母語,官員本就應該謹慎及保持敏感度。
他說,教育部不斷強調要提昇大學先修班的形象,以鼓勵SPM畢業生選擇就讀中六,然而,今起事件是否與當局要致力提昇中六形象的目標背道而馳?
他促請當局趕緊糾正以上的錯漏,發出正式的錄取指南,不要以疏忽或不小心作為藉口。
理科不超過18分
人文科12分
在2014年度SPM成績放榜後,教育部便著手處理中六新生錄取名單,而根據條例,中六新生的錄取積分是理科源流不超過18分(在不同科目組別中的3個科目積分),人文科源流則不超過12分(在不同科目組別中的3個科目積分)。
而在人文科源流的積分科目選項共有14組,其中4組為語文科,分別是馬來文、英文、馬來文學與英文文學一組,以及涵蓋多種語文的另一組,以往是包括了阿拉伯文、伊班文、卡達山杜順文、華文、淡米爾文以及科技英文,只是,今年這組卻少了華文及淡米爾文。
中六新生錄取名單已在4月15日公佈,而新生們將在5月5日開課。
影響對華文重視程度
吳文寶說,當局若沒糾正以上的錯漏,對有報考SPM華文的考生來說並不公平,甚至可能影響學生日後選考華文以及學習華文的重視程度。
“舉例說,一名考生在SPM華文科考獲A等成績,在積分中是屬一分,如果他在其他兩組科目積分是11分,那麼,若有得選擇華文作為第三組的科目積分,那他就剛剛好取得12分,可以進修中六人文科。”
他認為,當局忽視華文科的態度,將影響學生選修及報考華文,最終將為我國培訓華文師資來源帶來一定的隱憂。
“我們也擔心,當局的這番舉動,日後會不會影響中六華文班?華文班會不會繼續開辦?目前中六集中學校,有哪所是有開辦華文班的?”
曾俊萍:應公平對待所有科目
馬來西亞中學華文教師聯誼會主席曾俊萍受訪時說,往年SPM華文及淡米爾文科都屬錄取中六生的積分科目,為甚麼今年會被排除在外?
“是有關當局疏忽了?
還是刻意?當局應該一視同仁對待所有科目,不能厚此薄彼。”
她補充,華文及淡米爾文科屬中六選修科目,沒有任何理由被排除在錄取中六生的積分科目外。
她希望有關當局能夠即刻糾正上述偏差現象,給予學生公平的學習機會。
針對該會將採取任何跟進行動的問題,曾俊萍說,該會將通過种种管道為華文請命,力爭到底,因為選修華文者,都有意申請大學中文系,將來往中文領域發展,成為中文老師或講師、報界或刊物記者、編輯,及華文學術研究人員等。
(星洲日報/獨家報道:陳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