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独立新闻在线》:
从双语教育看英化数理Dec 12, 2011 07:21:36 pm
最近,纷扰多年的数理英化政策,又因教育部一日三变的“软著陆”方案,而成为舆论界热议的课题。各种观点都有人提出,但真正从教育专业观点来深入讨论的,却为之不多,所以在此特从教育的观点来厘清数理英化的本质。
数理英化从本质来看,其实是教学媒介语的问题,所以重点是在英化,不在数理。因此,从教育学观点来说,这是属于双语教育的范畴。对于双语教育,一般人不是很了解,特先加以介绍。
所谓的双语教育是指教育过程中,全部或部分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来教授非语文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其核心概念是透过使用有关的第二语言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该语言,特別是在听与说的能力上。
双语教育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添加性双语教育;二是缩减性双语教育。前者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不是准备替代学生的第一语言,而是培养学生掌握两门语言;后者则是准备替代学生的第一语言。
一个囯家里面是可能同时存在这两大类的双语教育,比如美国,其对少数民族实施的双语教育就是缩减性双语教育,其任务是过渡和同化,帮助少数民族尽快融入美国的主流语言、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另一方面,美国则对那些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公民实施添加性双语教育,掌握多一种在世界上通行的大语种,以增进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西班牙语、法语、汉语等。
一个囯家里面是可能同时存在这两大类的双语教育,比如美国,其对少数民族实施的双语教育就是缩减性双语教育,其任务是过渡和同化,帮助少数民族尽快融入美国的主流语言、主流文化和主流社会。另一方面,美国则对那些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公民实施添加性双语教育,掌握多一种在世界上通行的大语种,以增进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西班牙语、法语、汉语等。
教与学都有严格要求
双语教育要有效实行是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师资。首先有关的教师对有关的语言必须具有充分的水平,这是必要的条件。前首相马哈廸的数理英化政策会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完全无视师资问题。其次为了有效的教学,有关教师最好也懂得学生的母语,至少在口语上。因此,双语教育通常在文化语言背景相同的学生群体中进行。
如果,同一班的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各族群,那双语教育的效果就会受影响。比如一班里三大民族都有,当学生用英语学数学时,有点不明白,教师要用谁的母语来解释?又有多少教师能同时掌握三大民族的母语?
在学生方面,也有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强烈的学习意愿。最近的一些言论,提出要尊重家长的选择权。但双语教育要成功,反而是学生的选择权要受到尊重。要知道,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天赋,及生活在有利于有关语言学习的社区。因此,当学生会面临困难时,就要允许他选择用母语学习有关的非语文科。不过,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意愿,在西方国家不是难事,但在我国就是难。
在教学上,要特別注意,这不是语文课,而是非语文课,因此,对语言是否标准不必刻意追求,重点是鼓励学生尽可能使用有关的语言来沟通。
以上的条件都不具备,那就只好乖乖回到由语文科来学习有关的语文。这对谁都公平。
不可明说的目的
此外,要加以说明的是双语教育是属于语言教育的一环,而语言教育所涉及的並非只是单纯的语言技能问题,实际上,是与国家的民族、文化和语言政策有关。因此,不同的目的,就会有不同的双语教育的模式,不能混为一谈。
双语教育的目的可分成可以明说的和不可明说的。可以明说的如:一、为了把少数民族吸收进主流社会,充分参与主流社会的各领域活动;二、为了能够同外部世界交往;三、为了帮助新移民适应当地的环境;四、为了保持民族和宗教的特点;五、为了调停各族群的纷争和冲突;六、为了加强了解其他语言与文化;七、为了展示两种语言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等等。
不可明说的如:一、扩大殖民者语言的使用范围,使殖民主义在殖民地得以存在和延续;二、为了强化社会上层的语言以保持其社会地位等。
英化数理的问题之所以会如此反复,就是因为其目的一直说不清楚。通常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其背后有不可明说的目的。这些不可明说的目的,其实是一种平等与不平等的竞争。
理论上,每一种语言是平等的,理念上,每一种语言应是平等,但实际上,语言是不平等。语言之所以会有不平等的现象出现,是因除了人造语言外,如世界语,任何一种语言一定是某一族群的母语。当某族群的母语成为各族群的通行语时,该族群自然占尽优势。因为,他们不用学习其他族群的语言,就可亨有优越的社经地位及机会,而其他族群却必须学多一种语言,而且还要精通,才能有相应的社经地位。因此,我们不能只在理论上讨论英化数理的利弊,更应在具体的情境中探讨英化数理的得失。
掌握英语是往上爬升的条件
当今,英语是全球最通行的语言,这是不可讳言的事实,也没有评论者去挑战这一点。但更重要的是我国曾是英殖民地,英语自然也是上层社会的通行语。因此,掌握英语不止是与外部世界沟通会的鈅匙,也是在国內往上爬升及掌握资源的必备条件。这是一般评论者少有提及的事实。
从上述的各种教育目的来观察“家长教育行动组织”所提的各种理由,包括英语是他们孩子的第一语言的论点,其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只是要加强孩子与外部世界沟通的能力,抑或隐含著强化社会上层的语言以保持其社会地位呢?
考虑到这些不可明说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是著眼于所谓国际竞争力的问题,还要涵蓋我国的国情以及公平平等的原则。因此,综合这些因素的考量,英化数理在公共教育系统里显然是不适合实行的。
关键是国家语言政策
不过,今天问题会变得如此复杂,主要是因上述种种的问题,应在制订有关政策前得到充分的讨论,以及为执行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但却没有如此处理,反而强制且仓促地执行。执行了六年,引起民间的激烈反弹,又忽然大逆转,以致这段过渡期要如何处理,就形成一个大问题。所以,教育部最后的软著陆方案大概是没有办法中办法。
到今天如此的局面,我们再去争论数理英化的利弊得失,实在是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正如前述,数理英化的本质其实是国家语言政策的问题,我们应该回到问题的根本去讨论。
如果国家语言政策是建立在不平等,又不切实际的基础上,那国家的语言政策就会一直搖摆不定,由此制订出来的任何教育政策,必然反反覆覆,最后,受害的又是我们的孩子。只有在平等,又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制订的语言政策,才能可长可久。
12月18日是华教节,林连玉基金举办华教节公祭和林连玉精神奖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并推出华教节特辑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