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15年1月23日星期五

当今大马:幼儿园改国语教学,真的吗?

2015年1月21日 中午12点42分
幼儿园改国语教学,真的吗?
【时政】天下未集

去年在面子书上看到一张图片,是《星洲日报》柔佛版的新闻存照,红红的大字:《幼儿园须改国语教学》;当时,就想写篇文章厘清这件事,可是,想了一想,就算了,因为实在很容易被人扣帽子,曰:“破坏董总反对《教育大蓝图》百万签名运动”。

可是最近董总的内斗,叶派把“破坏董总反对《教育大蓝图》百万签名运动”的罪名,硬是扣到所有反对他的华团及人士身上。“百万签名运动”继关中课题之后,又成为叶新田攻击对手的工具。

支持或者反对叶新田,我都会尊重每个人选择,但这只是一场内斗,内斗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缩小打击面”。如果,一方扩大打击面,另一方在形势所迫下,也同样会扩大打击面,相互激盪,无限度扩大,到时不管谁胜谁负,华教必然处处焦土。所以,绝对不要把所有不相干的东西都绑在一起。

在进入主题的讨论前,先把几个要点提一提:

1. 《教育大蓝图》根本就没有规定幼儿园的教学媒介语必须是国语;

2. “反对《教育大蓝图》”和“反对《教育大蓝图》中不利母语教育措施”是两回事;

3. 反对《教育大蓝图》中不利母语教育措施是所有华教团体的共同立场,没什么好争议;

4. 但,“幼儿园国小化”是叶氏董总特有的说法,这就得不到其他华教团体的认同。

现进入主题的讨论。首先,在《教育大蓝图》里只提到要“强力鼓励私立幼稚园注册”。本来,注册也没什么,任何一个组织,包括公司在内,要合法地存在,当然要注册。

只是有人引用了《1996年教育法令》的第17条之1款的规定加以推论,如果幼稚园注册了,就要一概用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此论一出,确实挑动了许多人的神经,情绪激昂。

于是,在728华团大会上,叶新田的讲稿里就出现如下的一段话:

“去年9月,教育部提出的《2013-2025 年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就是继承和延续这种单元主义教育政策。甚至它变本加厉,变得更加凶猛、肆无忌惮。它规定儿童的学前教育必须根据单元主义政策的国家课程纲要,其教学媒介语是国语,这违反了让家长为子女在小学自由选择就读何种源流学校的权益(大会手册,页20)

幼儿园教学语的法条依归

的确,第17条之1款是规定所有的教育机构必须以马来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而教育机构确实是涵蓋了幼稚园。但《1996年教育法令》中的第23条就是針对幼稚园的媒介语而制定的,其条文曰:“虽然有第17(1)条的规定,非国语的语文也可以作为幼稚园的教学媒介;惟当一所幼稚园使用非国语的语文时,它必须将国语列为必修科”。因此,按照特別规定优先一般规定的法学原理,幼稚园就算注册了,其教学媒介语的规定当然是以第23条为准,而不是以第17条之1款为准。

事实上,幼稚园的问题不在《第三教育大蓝图》,而是在2010年尾制定及2011年执行的《国家学前标准课程》。在《国家学前标准课程》里把幼稚园分成两大类:一是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另一是以非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对这两类的幼稚园又分別对语言使用时数做出规定,请见下表:



看了上表,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问题不在《教育大蓝图》,而是在《国家学前标准课程》。

当时,以隆雪华堂为首的16华团联合声明中,就有明确地提出要修改《国家学前标准课程》有关对语言使用的硬性规定。在声明中的第7点:“保障多源流学前教育体制,母语应是主要教学媒介语”提到:

《大蓝图》相当重视我国的学前教育,就入学率、教学质量管理、课程纲要等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对此,我们提出建议如下:(a)教育部须遵守《1996年教育法令》23条的规定,即“非国语也可以作为幼稚园的教学媒介语”,不得硬性规定学前教育的教学媒介语。(b)  修改《国家学前教育课程》中硬性规定非国语的学前学校每周至少各有6小时的国语与英文指导时间,然而每周总课时仅只有20小时,即外语指导时间占总时数近2/3。我们认同学前教育可以适度让幼童接触与学习非母语,然而现有课程纲要已过度注重非母语学习,既不合理也影响孩童的身心成长。

其次,在董总的签名运动中的表格也清楚地写着:“反对《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内不利于母语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所以,不能指责华团不反对《教育大蓝图》就是支持《教育大蓝图》,也不能说不认同叶氏董总的做法就是支持《教育大蓝图》。事实上,在2013年8月18日,由叶氏董总召开的华团扩大交流会上,达成三点共识:

1. 所有出席的华团代表都一致赞成坚决反对《教育大蓝图》不利母语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2. 华团当前的任务就是团结一致,以团结的力量去展开签名运动。在9月之后,若教育部的《教育大蓝图》定稿,华团研究以后会进一步磋商要采取必要行动;

3. 虽然目前有一些团体反对《教育大蓝图》方向是一致,态度是坚决,但在做法上,由于各自情况不同,可能会在程度或方法上会有差异。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加量,应该求同存异。
(中国报,2013年8月18日)

所以,在这个三点共识下,华团有什么好指责的?

“幼儿园国小化论”的源起

最后,“幼儿园国小化”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在2012年9月11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后,教总在10月2日公布了对《教育大蓝图》的初步看法与建议;隨之在10月5日,董总也公布了其初步看法与建议,以林连玉基金领銜的七华团也公布了联合文告。这三份主要文件都没有提到“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的课题。到了2012年10月19日,董总公布了由董总领銜、包括教总在內的七大代表性华团的共同提呈予教育部的文件,这份文件里也没有提到“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的课题。这4份文件的共同焦点都放在“华小国小化”的课题上。

不过,在2012年11月25日,在新纪元学院举办的“历史情景下的马来西亚人—诠释与评价”研讨会上,新纪元学院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罗荣强在研讨会提呈的论文:《从〈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初步报告〉看华文教育存亡》中,就提出学前教育媒介语有改为国语的隐忧。其论证要点如下:

1. 《教育大蓝图》第7-5页列明,教育部已于2010年12月成立了“全国学前教理事会”,并强烈鼓励所有私人幼儿园及其业者向“全国学前教育理事会”注冊;

2. 全国学前教育理事会将为幼儿园的职前与在职培训计划制定指南,所有幼儿园必须采用国家学前教育课程纲要;

3. 质疑这是否将幼儿园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4. 引用《1996年教育法令》第17条之1款的规定,所有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教育机构,都必须以国语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除了28条下设立的国民型学校,或得到部长豁免的教育机构。
(星洲日报,2012年11月26日)

问题在大蓝图之前就存在

以上就是“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论的源头。但从其论证过程中来看,这只是一个推论的结果,并不是《教育大蓝图》里有这样的规定。而对于罗荣强的整个推论过程,除了没有考虑到《1996年教育法令》第23条规定幼儿园可以使用非国语的语文为教学媒介语外,我再补充三点:

1. 《1996年教育法令》的第20条就规定了所有的幼儿园必须注冊,否则就是犯下一项罪行;

2. 《1996年教育法令》的第22条就规定了所有幼儿园必须使用国家学前课程(National Pre-School Curriculum),所以,《教育大蓝图》只是覆述了《1996年教育法令》的规定而已,就算没有《教育大蓝图》,教育部照旧可以依法执行这项规定;

3. 关于上述论证的1、2、3点,这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那就是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中。事实上,《教育大蓝图》所提有关学前教育的各种建议都可以追溯到1994年《教育部14点主要工作目标》,不过,具体成形是在2002年教育部公布的《2001-2010教育发展蓝图》,即所谓的《10年教改大蓝图》。

所以,罗荣强所提的4点,在2002年的《10年教改大蓝图》中都已存在了,可是那时的董总有据此得出“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的危机吗?

虽然罗荣强在2012年11月25日提出他的看法,但在接下来的505大选前,董总在2013年4月25日提出:《董总在第13届全国大选对华教的基本诉求和立场》,这份文件中也没有提到“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的课题。

叶氏阴谋论让华团很受伤

接下来到728华团大会前,叶氏董总主要是做两件事,一是对关中发动第二波的攻击;二是和教总争执华小国文课时问题。

这里只針对华小国文课时问题为华团说几句话。一路来,在华教领域的课题上,都是以董教总马首是瞻,可是,当董总与教总有不同意见时,华团就左右为难,不懂如何是好。最理想的状况是董总与教总能达成一致的看法,那不用选边站,可是情况却不是如此。在两方都争取华团的支持下,华团迫不得已,也只好做出选择。

最后,各主要代表性的华团是选择支持教总。因为,课时问题除了是策略选择的问题外,也是教育专业的问题。在策略选择上,谁也搞不清楚180分鈡好,还是210分鈡好;但在教育专业上,大家都认为教总比董总更有教育专业的资格。所以,选择支持教总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在马华跟风表态支持教总的方案时,叶新田就质疑“马华领袖多次高调坚持华小第二阶段国文课每周上课时间210分鈡,数个华团也提出同样的看法,不禁质疑华团与马华对此事早有默契”(东方日报,2013年9月2日)。这种“阴谋论”一出,你们想一想那些支持教总方案的华团有什么感受?

为了谷催签名而简化问题

转回我们的主题。那什么时候才出现“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的说法呢?那就是在728华团大集会上。不过,这里面有点微妙,这种说法只出现在叶新田的讲稿与罗荣强的大会报告中(大会手册,页32),没有在大会宣言里提出(同上,页2至页4),即“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的说法并没有出现在大会宣言里。

这里針对《教育大蓝图》里的一句话:“所有幼儿园都必须采用国家学前课程纲要”做点补充。罗荣强的大会报告中,是把“所有幼儿园”解释成“所有注冊与非注冊的幼儿园”(同上,页32)。我看回原文(英文版,页7-5),从上下文来看,就我的理解,应解释为“所有公共(Public)与私人(Private)的幼儿园”。这两个解释,差別很大,跟着的推论也自然大不同。

那“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的说法是在什么时候正式在董总文件中出现呢?依我手上的资料,那就是在2013年9月9日的董总文告:“董总对教育部2013年9月6日公布《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定稿的重点初步分析”中,其原文摘录如下:

(1)《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规定所有幼儿园必须采用国家学前课程。这令人担忧各源流幼儿园的教学媒介语将被统一为国语(马来语),剥夺家长为子女自由选择就读何种源流幼儿园和小学的权益,致使家长送孩子就读国小,弱化华小、淡小的学生来源,达到国小为所有家长的首选学校,实现“最终目标”。

细读上文,就可发现里面取巧之处。它的第一句话只说《教育大蓝图》有规定采用国家学前课程,却没有说《教育大蓝图》有规定须改为国语教学。下来的一句话其实只是一个推论而己,但如果不细心的读,就简化为“《教育大蓝图》规定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

最后,就出现了2014年7月11日,《星洲日报》大柔佛版的标题:“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柔董联幼儿园公会将会商”,这叫“讹以传讹”。当然,实情不是因为不细心读的关系,而是根本在汇报会上就直接讲“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其用意显然是为了催谷更多人签名。

催谷更多人签名也不是什么坏事,这也是我不太想写这个课题的原因,可是,现在叶派却把这个签名运动转化为攻击对手的工具时,就不得不把这一“幼儿园须改为国语教学”的说法讲清楚,以正视听。

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

燧火评论:統考是法令下的內部考試?


黃集初/統考是法令下的內部考試?

燧火評論:關中考統考課題如何善了

關中考統考課題如何善了

January 10, 2015


刊登于《燧火评论


召開全國獨中董教代表聯席大會,是要把「是否讓關中考統考」的決定權交到各獨中手上,因爲獨中才是統考的直接利益相關者,其他個人或單位都只是間接利益相關者。屆時不論讓或不讓關中考統考,都應該一槌定音,誰也不應再有異議,因爲這是全國六十所獨中的共同決定,總之,在代理人(董總、教總等)失靈的情況下,獨中事務就交回獨中自身來决定吧。

----------------------------------

【文/黃集初】
不知不覺,已針對關中課題寫了四篇文章,最早的兩篇刊在《獨立新聞在綫》、一篇在《當今大馬》,最近一篇則討論統考是否是《1996年教育法令》下所指的「內部考試」,我的結論:不是。
在該文裡,我提問:即讓關中考統考是否有風險?個人基本觀點是:當然會有風險,事實上,不管做什麽事,都會有風險,只是對風險的評估、對風險的態度,以及隨之而來的策略選擇,就因人而異。我的基本立場也很簡單,即統考應開放,而開放的第一步就是讓關中學生考統考,至於以何種方式處理,那就是策略選擇的問題。
如果,當初就事論事地,以策略選擇的立場去處理這個課題,問題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棘手。但正如我在〈華教內戰怎麽了〉【註一】所言,葉新田就是以關中課題爲武器攻擊所有反對者,也很成功地挑起很多人的情緒、激化內部矛盾,終至難以處理。
各方意見基本上都圍繞在實質問題,即「應否讓關中考統考」;惟具體地針對程序問題提出意見,即「如何决定『應否該讓關中考統考』」,好像不多。
〈再論關中爭議〉【註二】裡,我提出解决問題的管道,那就是以「獨中工委會」為最終仲裁單位。在寫該篇文章時,董總與教總的交惡開始浮上檯面,但董總的內部矛盾尚未爆發,我也沒那麽神奇地能夠預測葉、傅也會隨之交惡。當時的設想是如此,獨中工委會裡,董總與教總同樣都是13票,大家是平分秋色,所以,决定勝負的是雙方在聯席會議上共同委任的15位代表,這應該是一個很公平的决定程序,並沒什麽好抹黑的。
不過,從現在的形勢來看,獨中工委會在葉、鄒二人的大力抺黑下,顯然不足以擺平所有爭議,就算提到董教總聯席會議,也沒有足够的威望一槌定音。這種情况下,不論是否讓關中生報考統考【註三】,葉新田都必然大事炒作,乘勢把矛盾由中央激化到地方去。到時不管孰勝孰負,華教內部必然傷痕累累、元氣大傷。相信不論挺葉派、反葉派,抑或其他派系,如果對華教還有感情的話,都不會希望出現這種局面。
±M³X¸­·s¥Ð    -±i¯uºÂ-
內部鬥爭波及全國獨中
事實上,從某些挺葉派在臉書的回應來看,學務委員會的報告應已草就。從這些挺葉派那副摩拳擦掌、蓄勢待發的樣子,我大概可以猜測出報告的結論是什麽。其實,這也不難猜測,因爲學務委員會及統考委員會也有葉氏人馬在裡頭。學務委員會的報告遲遲不公佈,也不難揣測其動機,那就是希望把關中考統考課題與董總內部鬥爭切割開來。不過,顯然不容易,葉派一定會將兩者綁在一起,而且這也成了社會大衆的刻板印象,不易化解。但如果矛盾不斷激化,董總內部的鬥爭,最後必會波及全國六十所獨中。
爲了减低董總葉、傅兩派的內部鬥爭對全國獨中的衝擊,想了很久,我在這裡提出一項原則,以及解决問題的管道,僅供大家參考,看看是否行得通。
一個原則:民主討論、尋求共識。顯然,在這個原則下,社會輿論的爭議又這麼大,要逹成共識,必然會花很長時間。那我們是否有足够的時間呢?請看下表:
003
據聞,有某州首席代表出席去年12月7日特大的理由,就是「明年2015年」關中生就要考統考了,所以要趕快决定云云。我很不客氣講一句,如果有這樣的代表,就趕快把他換掉,免得丟該州華教同道的臉;不然,就不要開口,你不說話,沒有人知道你不懂。况且,現在已經够亂了,還提供錯誤訊息,豈不是亂上加亂。事實上,從上表可知,關中生若要考統考,最快也是2016年1月份的事情,我們還有將近一整年的時間,對此充份討論,探討各種方案,尋求共識。
具體建議如下:
一、讓學務委員會完成報告。讓關中考統考除了有政治上的考量,也有教育專業上的考量,况且時間尚充裕,等學務委員會完成這份報告,到時各界才來評議也不遲。寫得好不好,自有公議,但至少有一份詳實的報告讓將來的討論有所依據,提高交流研議的質量,而不是像現在各說各話,亂成一團,有些還毫無理據,徒然意氣用事,於事無補。
委會員報告應呈現各種意見
不過,既然這份報告還沒公開,就表示還有修改的餘地,我也提出一些對報告的要求。關中課題如此高度爭議性,學務委員會裡不可能出現一致的决定【註四】,也不適合有一致的决定,內部必然會有多數意見及少數意見。所以,報告書裡應該呈現這兩種意見,甚至更多種意見。但報告書也不可能只有意見,而缺乏建議,因此,應擬出至少三項不同的建議方案,包括不讓關中考統考的方案也應納入,以示不偏不頗,並針對不同方案的風險及利弊得失作出評估。
二、獨中工委會接到這份報告,也不應有所決定,應該先向公布華社,讓社會輿論對報告提出正反面的評議,以逹到民主參與、充份討論之效。
三、召開全國六十所獨中董教代表聯席大會,針對關中考統考議題的不同方案,作最後的定奪。大會的召開及議程安排由獨中工委會負責。舉辦日期,應在2015年12月31日前,擇一適當時間。
002
簡單說,建議的重點就是把「是否讓關中考統考」的決定權交到全國獨中手上,因爲獨中才是統考的直接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其他個人或單位,包括董總、教總等,都只是間接利益相關者。其實,這就等於回到當初1973年召開的「發展獨中運動大會」,如果當年是第一次大會,那麼接下來就是第二次大會。
在這個獨中大會上,不論讓或不讓關中考統考,都應該一槌定音,誰也不應再有異議,因爲這是全國六十所獨中的共同決定,既不是葉派的決定,也不是傅派的決定。所以,誰上誰下,鬥多久,都已不干事。總之,在代理人(董總、教總等)失靈的情況下,獨中事務就交回獨中自身來决定吧。
以上,是我提出的解决管道,才學有限,尚祈各界集思廣益,想出更妥當的方案。
【注解】
一、〈華教內戰怎麽了〉,2014年12月1日,刊於《當今大馬》中文版。
二、〈再論關中爭議〉,2013年6月22日,刊於《當今大馬》中文版。
三、由於1207特大開不成,葉派就四處指責是傅派不讓關中考統考,且在私下對同情關中者表示,其實是支持關中考統考云云,但另一方面,又不正式公開表態支持關中考統考,以免「支持關中是權宜之計」的說辭破功,流失反對關中者的支持。
四、如果學務委員會的葉氏人馬竟然沒有意見,或者很好商量,不要高興,小心後面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