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于《独立新闻在线》: 语言与平等——平反林连玉为了谁
今年适逢林连玉被褫夺公民权50周年,林连玉基金藉此联系了13个华团,共同发起了平反林连玉运动。平反林连玉运动工委会也很明确的提出两大目标:(一)恢复林连玉先生的公民权;(二)制定教育平等法,公平对待母语教育。但许多人常把平反林连玉简化为恢复林连玉的公民权,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事实上,林连玉之所以会被褫夺公民权,是因林连玉反对政府的单元化教育政策,而因言获罪。如果只是恢复其公民权,无视于其遭厄之由,教育不平等仍继续存在,“恢复”有何意义可言。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把平反林连玉简化为只是恢复林连玉的公民权。 诚如杜乾煥所言:“平反林连玉运动不独为林连玉先生个人之事,它的另一层意义是为母语教育寻找制度化的解决方案,废除长久以来的歧视。 ”因此,恢复林连玉的公民权只能视为是平反林连玉的起点,教育平等法才是运动的终点。 关于林连玉冤案,论者甚多,这里就不提了。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工委会的第二个目标。而华教所争的教育平等,实际上是教学媒介语的问题,因此,重点放在语言与平等这两个关鍵词上。 歧视某种语言即否定人人平等 先论平等。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公诸于世,其前言曰:“我们认为下述之真理不證自明: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这一段里,有三个重点:一、人人生而平等;二、三个基本人权:生命权、自由权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三、政府是经人民的同意而产生。在这三个重点里,最关鍵的是人人平等。因为上述的第二个及第三个重点都是由人人平等延伸出来的,也就是说没有人人平等的话,就没有人权这回事,也没有政府的产生是要要得到人民的同意。因此,人人平等是民主政治的最基本的原则。 由人人平等,我们可以宣称民族平等。因为,民族是由人组成的,但不可能所有人都属于同一民族,因此如果承认人人平等,那就必须接受民族平等;反之,如果宣称有某民族有优先地位,那就等于否定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由民族平等,我们可以宣称语言平等。因为,每一民族都有自已的语言,如果承认民族平等,自然就必须接受语言平等;反之,歧视某种语言,或者赋予某种语言特殊地位,那就等于否定了民族平等,进而也否定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因此,美国建国时,开国元勳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提议设立国家语言学术机构,以便确定英语的官方法定地位,进而规范英语的用法。此议一出,经辩论后,遭到否决,理由是美国不单由说英语的人组成,如果把英语定为官方法定语文,就漠视了其他语言和文化背景的族群,这就是违背了美国立国的精神。所以,美国是没有官方语文,英语只是政府和主流社会的交际用语。 我跟很多人谈起这件事,他们都很惊讶,因为我们的教育系统告诉我们,每个国家都有国语,以致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国家应该要有国语。不但如此,马来社会还认为应该只有一种语言的存在,并立法强制执行。这种思维明显是受到欧洲民族国家观念的影响,这可以参看庄华兴的文章《语言、国家、情感联系——华人与马来语的关系》。 多民族国度的共同语 那没有官方语文是否就不需要共同语呢?显然不是。特別在多民族的国度里,肯定要有一个共同语来做为彼此的交际用语。那么,如果不用立法的手段,这个共同语要如何决定呢?基本上是两种方式:一,使用者的多寡;二,使用者的社会地位。以下各別举例说明。 使用者的多寡。我们把讨论的范围缩小至华社,以区域上的通行语为准。像吉隆坡,通行广东话,甚至连一些马来人也会讲广东话。北马通行福建话,连在地的一些马来人也会讲福建话。为什么?因为使用者众,其他少数方言群及外来者不得不跟。 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在我国,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英语。英语不是我国任何一主要族群的母语,且从战前到战后,使用者也不多,但它却能成为各族沟通主要用语。为什么?因为使用者都是各族的精英,是上层社会的通用语,谁要往上爬,就得学。 林连玉的历史遗产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林连玉对这两个关鍵观念的看法。第一个要引用的当然是林连玉在1956年,为《马来前鋒报》开斋节特刊而作的《心理的建设》(右下图)一文。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这是林连玉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历史资产,不应轻忽。其重要性有几点:一,反映了林连玉的建国理念;二,反映了当时马来知识份子对林连玉的尊重;三,反映了当时马来知识份子接受林连玉的看法;四,反映了《马来前鋒报》曾是一份有良知的大报。因此,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 这篇文章有两个重点:一是共存共荣;二是以马来亚为第一家乡。后者其实是对马来社会的表态,核心思想当以共存共荣为是。以下特摘录这一段: “我们知道马来亚是民族复杂的地区,每个民族对这一地区的开发,都有他们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必须把所有的民族,当作一家人看待,权利与义务一律平等,使大家都相信有福可以同享,然后,可以希望他们有难同当,把国家建设得完整而稳固。”这一整段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民族平等,再缩一缩,两个字:平等。这就是林连玉的核心思想,不管是在建国上,还是在教育上。 在1959年,教育部长佐哈里找林连玉私下会谈,林连玉进一步阐述他的想法:“马来亚从殖民主义手中获得独立,是华、巫、印三大民族共同建国。谁也不是被征服民族,其地位应该平等,没有主奴的分別。......我们尽了完全的义务,自然也要享受完整的权利。” 1961年,林连玉被褫夺公民权后,接到无数慰问信,林先生乃作《答各方慰问函》,通过报章答谢各方之关怀,这是林连玉少数几篇用文言文书写的文章,文章虽短,但对平等二字是一再的致意,其文曰:“......窃意在多元民族国家中,互相尊重,实行平等,确为长治久安之鉄则。......玉之责任己尽,是非自有公论,功罪交由历史批评。梁任公云:‘十年以后当思我’,行不见利林连玉者,终须成为林连玉之信徒,以平等对待各民族也。” 同年,林连玉在教总常年代表大会上最后一次致词,更清楚表达他的看法:“在多元民族的国家中,协和、友爱、和平、合作诚是重要的原则,但一切的一切必须建筑在平等的基础上,平等的权利,重于生命,不平等母宁死。” 综合上述的言论,林连玉虽是因反对1961年教育法令而遭厄,但他的核心思想不是一个教育上的问题,而是一个建国理念的问題,即民族平等。 林连玉对语言的看法 下来再看看林连玉对语言的看法。 首先是官方语文。官方语文的课题可追溯至1952年林连玉谒见副欽差大臣的一段对话。当时,林连玉问:华文有没有资格教育马来亚的国民?副欽差大臣回曰:没有资格,因华文不是官方语文。这就是独立初期,华教人士争取华文为官方语文的缘由。 1955年,林连玉在教总理事会致词时,再一次清楚表示他对官方语文的看法:“......教总所以提出列华文为官方语文的主张,其动机完全是由于文化上的自卫,......” 1958年,全马华文教育大会在怡保举行,会众强烈表态,要求华文列为官方语文。为了不使马华公会及政府陷于十分为难的地步,林连玉提出折衷方案:“如政府坚持以官方语文为考试媒介,则吾人应立刻要求列华文为官方语文。” 之前曾有人撰文说林连玉生平最大目标是争取华文列为官方语文云云,实是理解錯误,也已为文(《董总应临崖勒马》)驳之,但这里还是要再把缘由说清楚。 其次,共同通用语文的问题。林连玉在1955年作的《为马六甲会与联盟会谈书面谈话》中指出:“假如:马来亚要有一种共通的语文,那是以应用的人口多寡为标准,......但也不能以共通语文的缘故,而妨碍母语母文的存在与发展。”从字里行间,林连玉是把共通语文和官方语文混为一谈。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没有官方语文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所以前面才特举美国为例。我个人的看法是应把共通语文和官方语文明确分开,即官方语文是具有法定地位的语文,而共通语文是从通行的程度来定义。 再则是国语问题。华教人士是把国语和官方语文区分开来,因为国语只能有一个,而官方语文可以多个,这显然也是受民族国家观念的影响。在这里,新加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文,华语、淡米尔语和英语共同列为官方语文,但实际的共通语文是英语。通过新加坡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把国语、官方语文及共通语文区分的很清楚。 而林连玉对国语的看法,在1960年的《我为什么失望》一文中提道:“说到提倡国语,我们基上要认识,国语是国內民族间的通情达意的桥梁,决不是缚绑別人的绳子。提倡国语只能应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从来未见有采取消极行动的。......而这检讨教育报告书的建议(引者注:这里指达立报告书),要以国语为招牌排挤民族的语文于弃置的地位,所以我们不仅表示遗憾而已。坦白的说,我们一定要坚决的反对。” 从林连玉上述各种对语言的看法,其实严格来说并没有一个很清楚及完整的论述,但他中心思想是很清楚,那就是官方语文已成为消灭华文的工具。 争取平等才是主战场 综合林连玉对平等与语言的言论,很清楚地看出,平等是林连玉的核心思想,对语言的看法是在华文受到不平等的对待下的防卫性反应。假设华文如林连玉所愿,受到平等对待,那所谓的官方语文、共通语,甚至教学媒介语,要如何定位,其实林连玉是没有清楚地说明其立场,換句话说,这里面是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我们的责任是先清楚地梳理林连玉的想法,不足之处,我们应当再加以强化。本文只能做到前者,后者尚须同道共同努力。 最后,回到文章的副题:“平反林连玉为了谁”。我个人的看法,平反林连玉不止是为了林连玉,更是为了各民族在这个国度里,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如果我们只在“恢复”林连玉的公民权下功夫,不在“平等”上下功夫,甚至连“平反”二字都不敢提,那这个运动本身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工委会提出:“制定教育平等法,公平对待母语教育”,才是这个运动的主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