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曾國藩成就大事的“三十六字訣”

曾國藩成就大事的“三十六字訣”


發表時間: 2011-08-19 03:46

“培植根本之訣”-志、 恆、 專、 熟

01 志字訣: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02 恆字訣:有恆斷無不成之事

03 專字訣:力氣用到點子上

04 熟字訣:笨功夫也有大收穫“修鍊身心之訣”-裕、 靜、 淡、 暇、 松

05 裕字訣:讓自己的心胸開闊起來

06 靜字訣:不動更能掌握主動權

07 淡字訣:品味好人生的真諦

08 暇字訣: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09 松字訣: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塑造形象之訣”-明、 實、 硬、 儉、重

10 明字訣:眼越明,心越亮

11 實字訣:靠“認真”二字打天下

12 硬字訣:真豪傑從不輕言放棄

13 儉字訣:好東西都得省着用

14 重字訣:穩當從容,可當大事“為官不敗之訣”-廉、 勤、 慎、 忠、仁

15 廉字訣:緊握護官之符

16 勤字訣:勤奮是人生第一要義

17 慎字訣:多一分謹慎,多一分勝算

18 忠字訣:辦大事要樹好品牌

19 仁字訣:緊緊抓住人心“打造人際之訣”-誠、 敬、 恕、 和、 謙

20 誠字訣:言而無信,則一錢不值

21 敬字訣:贏得上進的空間

22 恕字訣:多想壞人,不如多想好人

23 和字訣:不和者未有不敗

24 謙字訣:君子大過人處,只在虛心而已“拓展局面之訣”-挺、 辣、 變、悔

25 挺字訣:緊妒忍支撐,可建非常之業

26 辣字訣:莫因仁慈而誤大事

27 變字訣:成大事者,應適時求變

28 悔字訣:不怕揭開自己的短處“化解危難之訣”-耐、 緩、 滑、展

29 耐字訣:堅持定能勝利

30 緩字訣:事緩乃圓,好從慢處來

31 滑字訣:不願做的事更要做

32 展字訣:化大事為小事“完滿人生之訣”-渾、 忍、 退、圓

33 渾字訣:由聰明變為糊塗

34 忍字訣:能忍人方能勝人

35 退字訣:退一步,進兩步

36 圓字訣:不妨多轉幾個圈圈(網路整理)

志:做人要做第一等人人生由立志開始。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若能立志,聖賢豪傑,無事不可為。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恆:有恆斷無不成之事一為堅持,二為專註,三為漸進。於修業則貞之以恆。

專:力氣用到點子上西洋技藝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處心積慮,不達目的決不止。心越用則越靈,技越推則越巧。

熟:笨功夫也有大收穫熟源於勤,熟導致精。

裕:讓自己的心胸開闊起來治心當以“廣大”二字為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胸懷寬廣,氣量宏大。一笑即可了之。

靜:不動更能掌握主動權靜坐克己,靜坐反思。靜能生動,更能制動。非靜無以成學,非學無以成才,寧靜已以致遠。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品位好人生的真諦自視常若平淡無奇,則成大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能文不求名。

暇: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事物運動的節奏講究一張一弛。

暇謀:核心人物越是身處危險,越要脫去恐懼的悲觀心態,氣定神閑,要以四兩壓千斤,安定人心。

松: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從心態上進行放鬆,是松字訣的最高境界。大事抓緊,小事放鬆。理財:來得松,銷得旺。

明:眼越明,心越亮凡辦大事,以見識為主,才能為輔。人貴自知,自知則明。深明大義,曉明大體。天下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事前易暗,事後易明。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強磨礪而生。

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總須多看幾次,親加觀察,方得其大概。由謙、勤而生明。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四多者:多看、多做、多問、多想。

實:靠“認真”二字打天下腳踏實地,從淺處、實處着手,事業才能可大可久。以樸實為根本,培植根基,而後再講權變,方能無虞。用人當用樸實可靠之人,對於成大事者而言,用人不慎,必敗無疑。天下事當從大處着眼,小處下手。

凡事都非一觸可就,都要經過不斷累積、由小而大的過程。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硬:真豪傑從不輕言放棄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吾惟盡一分心做一日事,至於成敗,則不復計較。

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有所貪、有所利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天下事焉能盡如人意,古來成大事者,半是天緣湊泊,半是勉強遷就。人貴自強,求人不如求己。凡危急之際,只有在己者靠得住,其在人者,皆不可靠。

硬字,既包含着堅持不懈的拼勁,也包含着忍辱負重的意味。

儉:好東西都得省着用對一國統治者而言,一身節儉,則上行下效,舉國節儉,如此則國用日足,國力日強。持身儉,則自尊自立,不求他人。治家儉,則家業興隆,永世不墜。

為官儉,則以儉養廉,局高不敗。歷覽有國有家之敗,皆由驕奢所致。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可成大器。戒奢要從苗頭開始,而不是等待以成習慣再行改變,那就是極為困難了。

重:穩當從容,可當大事君子不重則不威。“整齊嚴肅”是重字的根本內容。穩重行事,有勝無敗。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厚重是貴相,輕薄之人不可用。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盤,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相貌與談吐相結合。

廉:緊握護官之符清、勤、慎,為居官三鑒。保持廉潔,必能服眾。人為財死,少貪少禍。行大事者,不尚小廉。

養廉之法,全得一儉字。

勤:勤奮是人生第一要義勤政是居官首務。從一個人的勤奮程度,便可以預知他能成多大的事。勤奮之道,精力雖止八分,卻要用到十分,權勢雖有十分,只可使出五分。辦大事者,在內貴有志氣,在外貴得人心。

由勤生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并行。家之興衰,人之窮通,皆於勤惰卜之。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勤得過頭,也將適得其反。

慎:多一分謹慎,多一分勝算如果由慎而懼,膽子越來越小,恐怕就什麼事也辦不了。心存畏慎,居高不敗。慎字,即有所畏之意,有所畏懼,辦事就會認真不苟,必深思熟慮而後行。有所畏,則無論何時都不會自滿驕傲,不致因驕而敗。

居高位而不敗之法,只有謙虛謹慎也。禍從口出,立言宜慎。多言之害:易得罪人、易傲、易欺、易敗。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以慎治驕,立於不敗。勤字所以醫惰,慎字所以醫驕。

忠:辦大事要樹立好品牌事上以忠,辦公事須如己事。“忠”是升遷晉職的必由之路,也是名垂千史的不二法門。

仁:緊緊抓住人心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禮。推己及人,多替別人着想,仁也。要樹立自己的威信,就要以禮服人。

用兵以得人心為第一要義。“帶兵如父兄帶子弟”一語,最為仁慈貼切。要做到仁,就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符合禮的要求。救濟災民,是乃仁術也。

誠:言而無信,則一錢不值無論勤字、慎字,必須以“誠”為本,才會有用武之地。至誠不欺,英雄基業。誠,專心純一,不欺。禍機之發,莫烈於猜忌,此古今之通病。以誠心求之,虛心處之。以誠換誠,無人不誠。

一語失言,就會招致別人的不信任。即使少數人不以誠待己,也終會遭到輿論的譴責,使之醒悟。鄙意用兵之道,最貴自立,不貴求人。驅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敬:贏得上進的空間自敬方能自尊,敬親方能齊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業方能事業有成。欲人敬己,必先自敬。吾輩讀書惟“敬」字、“恆」字二端,是徹始徹終工夫。在不自足的驅使下,不斷更上一層樓。

賢者敬而貴之,不肖者敬而遠之。

恕:多想壞人,不如多想好人有了恕,就有了強大的人格凝聚力,像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以愛己之心愛人,在人際交往中,應當承認尊重彼此之間的個性差異,求大同,存小異,寬以待人。恕,要求寬以待人,不可求全責備,要多看別人的長處。恕,眼光遠一些,胸襟闊一些。凡事讓一步,留人餘地,留己方便。容人之短,與人為善。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以德報怨,化敵為友。受欺不受欺,全在於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尖刻待人會招禍,恕則可免禍。

和:不和者未有不敗和能生威,用和打造團隊精神。一個集體或團隊齊心協力之和,是成功的基本。

和之不和,私仇不入公門。和不是湊合,不能為了和而放棄原則、做好好先生。言教不如身教。

謙:君子大過人處,只在虛心而已謙字的實質是卑己高人,以足為不足,永遠不自足,始終給自己留下追求的空間,不斷進取。

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謙以自持,嚴以驅下。謙虛是一種以退為進的人生謀略。天下無窮進境,多自以“不足”二字作出。有成之時,謹尊“花未全開、月未圓”。謙亦有度,過謙則近偽。謙本來是尊重他人,最終也獲得他人尊重。

謙虛要以事實為依據,不能過度貶低自己。不能過謙,過謙則下無敬畏之心。防止過謙的方法,是用實、誠二字加以糾正。

挺:堅忍支撐,可建非常之業挺身入局,敢於擔當,才有成事希望。自古以來,局外之議論,不諒局中之艱難。

世上的事能不能勝,就看你挺不挺得住,危急時刻,要堅持住。

辣:莫因仁慈而誤大事眼明手辣,其精義是簡單有效、乾淨俐落。以嚴為師,欲正人,先正己。慎獨。

出了問題,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看自己有沒有過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難能可貴。治家貴嚴,嚴父多孝子。細思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並重,得人不外四事,廣收,慎用,勤教,嚴繩。

督責者,商鞅立木之法,孫子斬美人之意,所謂千金在前,猛虎在後。表彰一個人時,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尤勝,批評則宜在私下裡單獨進行。

變:成大事者,應適時求變夫兵形像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古人用兵,最貴變化莫測。慎變,毋因小利小害而輕易變化。居高位之道,不與、不終、不勝。成事的正道是日積月累,厚積薄發;而把成功寄託於奇謀險略、天助我也,很少有不失敗的。

悔:不怕揭開自己的短處悔,知缺補缺。

悔字與謙字相因,即以虛懷若谷的姿態視察糾正自己的不足。自知之明必先有自知之勇,這是悔字的發端。多與怨恨你的人交往,因為他們對你的過錯最敏感,也最能予以無情的抨擊指摘。曾國藩的兩悔:制怒、泯忌。遷善改過,悔字調整人生。

知地之大而我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奇之境,當讓以守其雌;知事變之多而吾所半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持,而當思舉賢而共圖之。知是天地寬,貪得宇宙窄。

耐:堅持定能勝利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沒有一份耐心,如何過得。

曾國藩將耐字分為: 耐冷、耐苦、耐勞、耐閑。遇到難辦之事,一定要冷靜、沉着、穩打穩紮。學問來自一點一滴的積累,不可速求,要如愚公移山。

緩:事緩乃圓,好從慢處來曾國藩辦事不求速成,治兵也不願速進。

曾國藩辦事喜歡從長遠考慮,穩中求成。

滑:不願做的事更要做迷人之迷,其覺也易;明人之迷,其覺也難。由滑而奸,取禍之道。

展:化大事為小事將難辦之事擱置起來,留待最佳時機解決,使之更加完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渾:由聰明變為糊塗藏鋒覓跡,不過於顯露,方不至招人嫉恨,做事不要稜角分明,而是留有充分的餘地,方能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好露不渾,天之所惡。天道有三惡:天道嫉巧、天道嫉盈、天道嫉貳 。( 巧:欺詐之意。)

盈:驕傲自滿,做事太過之意。貳:反覆無常,言而無信。 )察見淵中魚者,不祥。鋒芒畢露,為當權者所嫉,亦為同事所嫉,前者擔心有人爭權,後者出於嫉妒。意不可說盡,勢不可用盡。渾字是收斂才華,積累才華,進而顯露才華。

渾不是一味含而不露,一個人的才能如果不顯露出來,無人知道,恐怕只能浪費了,問題是要把握機會,知道什麼時候顯露,露到什麼程度,都因情況而異,不過有一點是清楚的,一般情況下不要露,也不能一次合盤托出,露出底細。

忍:能忍人方能勝人忍字第一義:要求具有超強的自製​​力,此為修身忍。忍字第二義:要求有容人之量,於人為恕,於己為忍,此為處事忍。忍字第三義: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毅力,為達到目的不惜犧牲一切,此為戰術忍。

忍字第四義:當斷則斷,不留後患。忍的張力,退一步海闊天空。為官,第一貴忍辱耐煩,次則貴得人和。長傲、多言為二弊。忍是取勢,得意須想着失意,進身須掂量退步。忍的和力,與人臉面,與己方便。忍的毅力:忍到最後才是真工夫。

退:退一步,進兩步急流勇退,保全末路。盛時常做衰時想,上場當作下場時。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不以得之而喜,不以失之而悲。

急流勇退,要求當事人捨得放棄名和利的誘惑,安於淡泊寧靜的生活,還要求當事人退下來之前,先為自己找好安身之地,未雨綢繆。

圓:不妨多轉幾個圈圈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待人光有真心誠意是不夠的,表現誠意才是最重要的。寫字先求圓潤,次求敏捷。舉止留心一重字,行文留心一圓字。

2011年10月18日星期二

独立新闻在线:独中对学生人数的迷思

原文刊登于《独立新闻在线》:

 独中对学生人数的迷思
Oct 18, 2011 06:11:57 pm

近来有某一狆中,为了要吸纳更多的学生人数,而提出了一个大型建设计划,其中包括把校內两棟超过50年历史的教学楼拆掉,重建为八层大楼。此项大型建设计划引起校友及当地华社议论纷纷。细读董事会的文字说明,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思维,其实也普遍存在于独中之中,本文就針对其中引申出来的两点教育观念加以剖析:一、有教无类;二、学校规模。

有教无类,这是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对其中的內涵却不甚了了,往往人云亦云。在教育学上,所谓的有教无类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制度能给予社会中所有成员充分发展其能力的机会。这个教育理念是从教育平等这个概念延伸出来再加以深化,其源头可追溯到杜威教育民主化的思想。

忽略教育机会均等
在1948年,联合国大会在《世界人权宣言》中特别提出两项原则:(1)废除种族歧视;(2)人人具有均等地受教育的权利,这两项原则构成了“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核心。从此,教育机会均等问题遂成为许多国家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运动的热点问题之—。

美国学者柯尔曼(Coleman)在1964年,率领研究团队,針对美国种族和其他团体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状况进行调查,特別是黑人的教育机会。在1966年出版了研究结果--《教育机会均等》(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一书,也就是著名的柯尔曼报告书(Coleman Report),成为这一研究领域里的经典之作。

后来的学者麦克马洪(MacMahon)进一步的研究指出,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分配是息息相关的。在教育学里,所谓的教育资源是指四个方面:一、人力资源,包括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二、物力资源,包括校舍及各种教学设施;三、空间资源,这里是指校地;四、财力资源,包括行政经费和发展经费。对一所学校而言,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就是教学人员,即师资。在实务上,就是如何公平地分配教学人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里面充满著太多教育以外的因素,特別是,每一个孩子的老爸都不一样,这里就点到为止。

看回教育机会均等,其完整定义:“每个人皆有相同机会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在受教过程中获得充分发展个人潜能的机会,並公平地享有各项教育措施。最后,皆能学习到基本的知识与能力”。这个定义可以分成三个层面:一、入学机会的均等;二、教育过程的均等;三、教育结果的均等。

从这个完整的定义的三个层面,对照回我们一些华校董事的思维方式,可以发现很多是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即只考虑到让更多学生进来学校,而且往往美其名为让更多的华裔子弟接受华文教育,却没有考虑到学生收进来后,学生的教育过程及结果是否符合教育机会均等的要求。简言之,教育品质不是第一顺位的考量。因此,形成一种学生人数越多,就等于办学越成功的迷思。

老一辈有这种思维其实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在早年读书机会不多的年代,有入学读书和没有入学读书,的确是有很大的差別。可是,自1965年后,我国教育就废除了只有30%的小六毕业可以升中学的政策。到1990年代,时任首相的马哈廸也开放了本地学院的设立,华裔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门也打开了。加上,近年来许多国家的生育率都往下降,导致少子化现象的出现,以致这些国家的学额过剩,像台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所以,出国深造也比以前容易许多了,就算教育文凭考试(SPM)考得“七七八八”,也照样有读大学的机会,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因此,时至今日,入学机会是否均等已不是什么问题,反而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才是主要的问题,即教育质量比教育数量更为重要。由此观之,建更多的校舍,收更多的学生的思维,其实是与现今教育环境脫节的迷思。而且,在这里面还有一个预设,那就是“国中一定比独中办得烂”,这其实也是一种迷思,不过,这里就不详谈了。

规模越大,越难顾及均等
顺著上述人数越多就越成功的迷思,谈谈另一个与之息息相关的教育概念:学校规模。学校规模指的是一所学校的班级个数和学生人数,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许多国家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运动的热点问题之—。 美国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研究,中国也花了不少力气,也常常借鉴美国的研究。

这里归纳下学校规模对教育成效的影响,整理成下表:
项目
摘要
1
学业成绩
规模越小,对弱势群体有利;
2
学校氛围
规模越小,校园霸凌事件也越少,也越有安全感;
3
学生参与度
规模越小,学生参与校內外各种活动的机会就越多;
4
归属感
规模越小,对学校的归属感就越强;教师也越能照顾到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
5
人际关系
规模越大,学校管理层就越官僚化;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也越“军事化”或“封闭化”
6
平等性
规模越大,教育资源分配就越不平等;

这里針对第六点的平等性,再加以解说。教育资源里,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而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资深又优秀的骨干老师必然是稀少资源,而学校规模扩大时,这些资优老师就更为稀少,因此,班级占有优秀教师的比例必然会下降,就算公平地分配教师,这种现象还是不可避免。更何况,在考试至上的环境里,公平分配教师往往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所以,学校规模越大,要做到教育过程及结果的均等,更是困难。

学校规模及教学质量
而影响学校规模的因素又有如下四个因素:

一、教学成本:规模越大,单位教学成本就越低,这种现象称为教育的规模经济。这往往是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的主要动力。很多学校管理层从实务经验中,也很清楚地明瞭到这一点。相形之下,有教无类或者让更多的华裔子弟接受“纯正”的华文教育,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漂亮的藉口而已。

二、管理成本:学校规模的扩大是靠人数增加来实现,而人数的增加必然导致管理难度的增加。如果要保持基本的教学质量,管理成本必然要增加。其次,如果管理不来,规模也很难上得去。可是,如果规模大过头了,肯定管理不来。但有时,管理不来或管理成本没有提高的情况下,规模也会上得去,这和市场需求有密切的关系。

三、市场需求:如果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时,如很多人都想挤进独中,而学额不足时,这时教学质量往往不是家长的主要考量点。这意味著管理粗放的空间大,也就是说管理成本不用投入这么多。特別对名校而言,往往存在名校效应,即家长对“名气”的考量大于对实际教学质量的考量,简言之,名牌是一切。反之,当家长有其他选择时,或者比较懂教育时(不要小看现在的家长),那么对学校管理的考验就很严峻,因这时教学品质是家长的主要考量点,那学校的管理就要细致化,这也意味著学校管理层要投入更多的管理成本。

之前在写硕士论文时,就发现雪隆区的独中教育成本远高于全国独中的平均数,相形之下,南马的独中就没有那么高。这两个地区独中的平均学校规模都相差不远,可是教育成本却相差很多。

思考了很久,发觉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雪隆区的独中要面临各种类型学校的竞争,加上几间独中之间靠得也很近,彼此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反而导致他们要投入更多的经费以提升他们教学品质。因此,在独中教改这一领域里,雪隆区的独中其实是领先全国。

四、师资供应:这是制约学校规模及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师资供应不上时,学校盲目扩大规模,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对全国独中来说,师资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在过去,独中的师资是以南大和留台的为主,可是现在却是本地大学毕业的比例越来越高。

其实也不难理解,隨著年岁的增加,南大毕业必然是越来越少,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留台的又为什么会减少呢?这是因为隨著华文的经济价值的提升,他们在外面的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从2005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就直接到台湾大事招揽留台的马来西亚华裔子弟到新加坡从事教育工作。待遇和福利不用谈,当然是不錯,据说还可以修读硕士学位。

本地大学不是不好,可是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通常都会申请大学生师训课程(KPLI),一旦申请到,必然是走人,会留下来为华教“牺牲”,是少之又少。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在国家教育体系里,做为公务员一份子的教师的福利与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令人难以抗拒。另外,看样子政府可能会全面承认统考,如果成真,这意味著独中与国中师资的“市场间隔”也全面打破了。因此,独中的师资必然会出现流动率高的现象,而流动率高必然影响教学品质的提升。

综合了教学成本、管理成本、教学质量及人口密度的考量,就引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学校适度规模,即指学校拥有恰好的适当学生人数,使学校的资源充份运用,而又不衍生人际关系疏离和管理僵化等弊端。

盲目扩张增收学生
針对中学而言,美国学者有各种建议,其变化的幅度是从300至900人之间,有的更是建议不超过600人;日本的规定是控制在1200人至1400人左右;中国的规定是在900至1500人之间;台湾方面的研究是1800人至2200人之间。这些数据,可以做为我们的参考。

在中国,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超大规模的学校。这里要特別提这一点,是因为很多独中董事到中国考察过后,往往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指导”校长要参考中国经验来办学。

所谓超大规模学校,在中国是有明确的定义,即指同一年级的班数达10个以上,班级总数在30个以上,学生人数达3000人以上。关于这种类型学校的成因,这里就不详谈,但这种类型的学校毫不例外,都是省级重点学校,因此它有其他学校没有的优势:一、政府重点投入,所以錢不是问题;二、集中当地的优秀教师,所以师资不是问题;三、择优录取学生,所以学校成绩也不是问题。我们的独中有具备这3个条件吗?

独中这几年的发展是非常顺畅,特別是数理英化政策大逆转后,更多家长把孩子送来独中。因此,许多独中就不停地增建校舍,以增收学生,以致有点迷失了方向,陷入一种盲目扩张的局面。特別是自从某独中把自家最优美的四合院拆掉,重建更高更大的教学楼后,似乎又带起一股拆楼重建的风潮。

有顺境,必然有逆境,我们是否应该放慢脚步,回到教育的根本,从正反面去思考独中的未来,而不是一味的注重硬体的建设、盲目地追求规模,以免形势逆转时,又再一次陷入困境中。在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始终是教育的主体,这才是办学者应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