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 更新于
https://www.malaysiakini.com/columns/421698
【大选评论】
马哈迪成为希盟的盟主,且列为胜选后的首相唯一人选,引起不少的争议。这些争议或多或少都影响了前民联三党支持者投票的意愿及流向。
撇开理念上的争议不论,在现实层面上,马哈迪的加盟确实增加了变天的机率,但也冒着重回一人独裁的风险。
政治是要理性计算,这种风险决不能以各种美化手段来排除,必须很务实地去探讨有无制衡之道。本人觉得重回过去一人独裁的风险的不是没有,但如能确实做到下列4点,可以大大地降低一人独裁的风险。
希盟和国阵的差别
一、政党间的制衡。马哈迪能成为政治上的强人,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政党作为平台,就算个人多么地克里斯玛(charisma),也是没法成事,巫统就是马哈迪成为强人的平台。
在国阵的权力结构里,巫统是绝对的一党独大。国阵在近三届所得国席里,巫统就占了55%以上。马华公会在最强盛时(2004年),也只是占了15.66%,而上一届则跌至5.26%;而且马华还有一个致命伤,不少当选的席位是在马来人为主的选区,要仰巫统的鼻息。下来还一点本钱和巫统谈条件就是土保党(PBB),近两届所得国席占了国阵国席约10%左右。
反观,在野联盟三大党的席位分布呈三角不等式(任两边加起来就一定大过第三边)。这次希盟结盟时,很多人质疑马哈迪,马哈迪作为非常务实的政治人物,不逞口舌之能,很干脆地直接谈判西马的国席竞选分配,以化解众人的质疑。
因此,从希盟的国席分配来看,如果胜选变天,应该会呈现三强一弱的局面,联盟里没有一个政党可以一党独大,弱者也有扮演关鍵少数的机会。
其实,国阵和希盟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別,这里附带提一下,即国阵里不存在另一个可以代表马来人的政党,除了巫统外;反之,可以代表华人的则有好几个。希盟就完全倒过来。这就是为什么首相纳吉会攻击希盟是由行动党主导的依据。
限制首相的权力
二、首相不兼部长。希盟已宣布胜选后的首相将由马哈迪担任,这也是引起众人担心独裁者再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如何限制首相的权力就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可是反而没有成为新闻的焦点。
在《希望宣言》里,如何限制首相权力的各种承诺占了不少篇幅,如能确实做到,到时不管由谁来做首相,都可以防止独裁者的再现。其中,首相不兼任其他部长是很重要的一个承诺。
《希望宣言》里还特別强调财政部长不能兼任,这明显是針对首相纳吉兼任财政部长的而来。当然,财政部长是非常重要的职位,但还有一个关鍵职位,那就是内政部长。内政部长管警察部门,警察部门有捉人的权力。此外,底下的情冶单位,讲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捉人痛脚的单位,这些在政治斗争上是非常好用的工具。
所以,马哈迪从1986年起至准备退位前夕的1999年,都一直兼任内政部长,直到真的要放手给伯拉接任首相时,才交给伯拉兼任。在这段期间,发生了巫统党争、司法危机、茅草行动、限制皇权、金融危机等等,马哈迪都能一关接一关地渡过,这与内政部长手上的警察权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内政部长才是最关鍵的职位。
这些重要职位的部长,由谁来担任当然是一个关鍵问题。在马来西亚的政治现实下,行动党不可能,而土团党不适合,人选就只能从是公正党和诚信党的当中挑选。或许要求希盟公布影子内阁的名单是不太实际,但最好在投票前,能尽早宣布谁是这些重要职位部长的可能人选,好让大家放心投票。
三、缩编首相署。首相署的设立是马哈迪任内的事情。1982年开始设立时,只有一个正部长,到马哈迪下台前则有四个正部长,这正好与马哈迪的权力逐步扩大相呼应。
凡在任何组织担任过领导职务的,都很清楚一件事,不管名义上有多大的权力,如果身边无人过用,无钱可用,那是成不了任何事的。而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首相署过于庞大,使得首相的实质权力过于集中。
針对首相署过度集权的问题,在《希望宣言》里就承诺了三点:(1)把现有首相署的10名正部长的名额减至3人;(2)首相署的拨款从现在的170亿令减至80亿令吉;(3)把底下功能重叠的机构转移至相关的部门,尽可能的减少隶属于首相署底下的机构。
其中,第三点也是非重要的步骤。如果,首相署底下设立与其他部门功能重叠的机构,或者干脆兼并应该由其他部门管的机构,这绝对会削弱及架空有关部长的权力。如果类似的机构设立的够多,把所有部长的权力一一架空,首相的权力就会大到无人可以制衡。所以,从人员编制和拨款着手缩编首相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权手段。
制衡首相的任命权
四、制衡首相的任命权。首相除了部长的任命权外,还有对一些重要的国家机构任命权。这也是首相之所以能一人独裁的关鍵。
在《希望宣言》就明确提到国家重要机关的任命,诸如人权委员会、选举委员会、反贪污委员会和司法委任委员会等,必须由国会级別的委员会核准,以避免首相一人完全掌控这些重要职位的任命权。这是用国会来制衡首相的任命权。
至于首相的任期限制,如果只限制任期,不限制权力,那最后也是无法限制任期,所以,最重要的是权力的限制。而以上所论的四点中,最重要的还是第一点,即政党间的制衡。
政党连横发挥制衡
马来西亚的政治风气是很强调党纪,朝野皆如此,不用期待可透过党内民主的方式来发挥制衡作用。反而政党间的连横合纵才能发挥制衡的作用。
有了政党间的制衡,才能保证落实限制首相权力的措施,进而才有可能提升国会的地位与权力,及恢复司法机构的独立与威信。
自阿都拉萨成立国阵以来,在先天的结构上,就是一党独大,无法改变,直至瓦解为止。反观在野联盟,从替阵、民联到现在的希盟,在先天的结构上,就是诸党并立。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点,这才是大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