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判斷政論文章好壞的八個標準
原文:http://blog.roodo.com/subing/archives/27313426.html
我一直強調,台灣社會的問題是價值與判斷,台灣需要更進步的價值,台灣人需要更好的判斷,今天就來談談怎麼判斷政論文章的好壞。
首先,政論文章的好壞是有客觀標準的,而且跟文章的立場無關。根據我的觀察,很多人判斷政論文章首重立場,希望小英當選的,看到小英必勝文就認為是好文章,討厭民進黨的,看到批評民進黨的就認為是好文章,認為馬英九無能的,看到寫馬英九無能的就認為是好文章,這都是錯誤的判斷。
第二點很基本也很容易了解,好的政論文章推論的過程必須合邏輯。倒果為因,過分鬆散的定義,過分狹窄的定義,因人廢言,因人立言,套套邏輯等都是常見的邏輯錯誤。
首先,政論文章的好壞是有客觀標準的,而且跟文章的立場無關。根據我的觀察,很多人判斷政論文章首重立場,希望小英當選的,看到小英必勝文就認為是好文章,討厭民進黨的,看到批評民進黨的就認為是好文章,認為馬英九無能的,看到寫馬英九無能的就認為是好文章,這都是錯誤的判斷。
第二點很基本也很容易了解,好的政論文章推論的過程必須合邏輯。倒果為因,過分鬆散的定義,過分狹窄的定義,因人廢言,因人立言,套套邏輯等都是常見的邏輯錯誤。
第三、好的政論文章必須基於並掌握大部分相關的事實,而不是片段的事實,甚至脫離現實。比如說,不能股票跌兩天就認為政府要垮台了,而忽略用一整年的時間尺度來看,股票其實是上漲的;不能國科會案起訴教授就喊打喊殺,卻忽略這個司法體系過去的紀錄是受政治操控不值得信任的。
第四、好的政論文章要有解釋現狀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提出的理論,完全無法解釋為什麼藍綠政黨主要政治人物最近重要的決策與動作,那就不會是一篇好的政論文章或理論。
第五、好的政論文章必須有相當程度的預測能力。管理學上有兩種評估決策好壞的依據,一種叫做內容的可驗證性(Content Validity),一種叫做結果的可驗證性 (Outcome Validity),第二點到第四點某個程度可以說是內容的可驗證性,第五點則是結果的可驗證性。
要注意的是,準確預測結果本身並不是成為好文章的充分條件,因為有可能只是瞎貓摸到死老鼠,所以不能只注重結果的可驗證性,就算準確預測了結果,如果還是過不了前面幾點,那基本上還是一篇爛文章,內容的可驗證性還是很重要的。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的文章老是預測錯誤,阿扁執政的時候就跟你說阿扁的新中間路線是多了不起的策略,一定會大勝;每次預測選舉必勝,結果出來都是雖敗猶榮,這種文章可能就要更仔細的檢驗其中內容的可驗證性。
第六、好的作者寫的政論文章必須有一致性。不能一下說,解決台灣問題的仙丹妙藥是如何幫助民進黨執政,一下又變成是要取代消滅民進黨,不能現在寫的文章跟才幾個月前寫的文章結果迥異、互相矛盾、左手打右手。
當時勢與資訊改變的時候,判斷當然要跟著變,但是改變判斷的時候必須清楚的解釋改變的理由與過程,就算是這樣,如果一個人的文章常常立場變來變去,很有可能是因為視野太過淺薄無法掌握大趨勢只能隨波逐流,這樣的文章當然不會是好文章。
第七、好的政論文章必須段落清楚簡潔有力。段落都分不清楚,閱讀起來不通順,甚至難以閱讀當然不會是一篇好的政論文章。別人一句話幾個字就能說清楚的事情,寫了一大篇落落長還不知道在講些什麼的,當然不會是一篇好的政論文章。
很多人誤以為文章要夠長才有學問,其實剛好相反,我記得我博士畢業要找工作的時候,我的指導教授跟我說,你要有辦法在20秒內讓不管是跟你同領域或是不同領域的人大致了解你論文的主要內容與最主要的貢獻是什麼。在我的領域,能夠用最少的變數解釋最多現象的才是最強的模型,同樣的,能夠用最少的字數把最複雜的現象解釋清楚的才是好文章。
第八、喜歡掉書袋,愛舉人名、書名 本身並不是好文章的充分條件,尤其是在有google的現代。我發覺,許多人愛把自己的文章包裝成學術論文的樣子,問題是他們對學術論文的了解又僅止於表面上的形式,以為寫沒兩句就要引用一下書名人名這樣的文章才夠高級,才有說服力,很多讀者也以為要看這樣的文章才夠水準,事實上,一篇文章就算充滿了人名與書名,如果通不過上面七點,也只是假掰而已,還是一篇爛文章。
以上就是判斷政論文章好壞的八個標準,只有當讀者的判斷力與識別力提高的時候,台派的言論市場品質才會跟著提高,更好的判斷與更進步的價值才會更有機會浮出檯面。
(PS:我用政論兩個字到google搜尋圖片的時候發覺最多的是雞排妹的照片,我想這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我認為,政論品質的好壞跟穿著無關,基本上還是看以上八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