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14年2月16日星期日

东方:泰米尔小学悲歌(上) 时代变迁园丘没落 全国泰小发展堪忧

东方:泰米尔小学悲歌(上) 时代变迁园丘没落 全国泰小发展堪忧

2014年2月15日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100293:&Itemid=203


泰米尔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数量庞大的使用群,特別在印度南部与斯里兰卡地区。印度政府甚至让它拥有「古典语言」的美名。

在马来西亚,印裔社群只有不到10%的人口,泰米尔语也不是官方语言,但泰米尔教育却在这篇土地上生存了近200年的歷史。目前全国依然保有超过500间泰米尔小学。直到最近,近百年的海港泰米尔小学闹出了迁校风波,27名的学生家长不愿迁入政府已经安排好的新校舍,坚持在原校上课,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我国独立57年来,泰米尔教育究竟面对了什么样的衝击与压力?本期脉动让我们来关注泰米尔小学唱不尽的悲歌。

今年初海港泰米尔小学迁校事件所引起的关注,是超乎想像的。因为这所学校自1983年起,就因为校地四周的房屋发展计划而被迫迁徙,后来因为校地问题没有解决、家长也没有能力自行建校,危机与爭议甚至逐渐被遗忘。

一直到去年新校舍落成,家长对迁校行动的看法依旧不一致。今年开学之际,27名学生的家长坚持將孩子留在关闭了的原校上课,才引起各报媒体的广泛报导。

无论如何,在泰米尔教育史上,海港泰米尔小学事件一点也不孤立,因为校地风波並不是什么新鲜事。

正如大马泰米尔教育研究与发展基金顾问阿鲁姆甘的质问:「为什么我们非得要抵抗到底,才能留得住一所学校?」

过去,泰米尔学校都是为在园丘工作与生活的印裔家庭设立的。当国家经济起飞、园丘生產业没落、土地开始被变卖作为发展用途、人口逐渐往外迁移,泰米尔小学也失去了它依附而生的社区。

「我们处理过不只一宗学校搬迁的问题。因为社区土地被变卖后,学生骤减,泰米尔小学必须要迁移到园丘外的大马路边才能够继续发挥其教育用途。但是,他们也因此面对新校地没有著落的困境。」

大马泰米尔学校董事会主席坎南在隆雪华堂于1月27日举办的「谈泰米尔版白小事件与社区教育」说明讲座上,如是指出。

除此之外,只佔全国人口7%的印裔社群,多数都是贫苦的劳工阶级,又时常被政党和国家政策边缘化。他们的诉求一直很少受到关注。

根据阿鲁姆甘提供的2001年数据,在泰米尔小学就读的印裔学生有75%来自月入低于900令吉的家庭。

有者赞同关闭泰小

值得关注的是,泰米尔小学也没有获得所有印裔家长的认同。据知,2012年全国印裔小学生逾18万人中,有44%並不在泰米尔小学就读。阿鲁姆甘说,中產阶级的印裔家长寧愿將他们的小孩送到国民学校,有者甚至赞同关闭泰小。

这似乎跟国大党教育局主任丹斯里马里姆都在1987年写的文章中所描述的处境一致:「印度学校一直都像大马教育体制的『灰姑娘』,不但在社会、经济与文化上被边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填补中低下的经济领域。园丘工人的小孩只能成为有受教育的园丘工人而已。」

现在连园丘都没有了,泰米尔教育的艰难处境可想而知。例如2004年的数据显示,泰米尔小学的老师还有16%是未经正规训练;2006年7月,霹雳州有300名家长抗议泰米尔小学师资不足的问题;2006年9月,250名家长抗议江加辅莱泰米尔小学被批准搬迁的校地突然变成商业发展用地;如今海港泰米尔小学事件又再次牵动印裔社群的神经。

如果泰米尔语还是这个国家部分群体的认同內容,那谁都没有理由贬低、侮辱或剥削泰米尔教育。

在多元文化的「真实亚洲」社会,我们是否能够找到同时重视各群体想法的双贏方案?或至少多一点同理与耐性,多关心弱势群体在都市发展中的处境,再採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他们?

「古典语言」拥丰富歷史文化

泰米尔语在大马虽不是官方语言,但却是印裔社群与泰米尔小学教育的主要媒介语。

泰米尔语在印度不但是宪法承认的22种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存的其中一种语言。泰米尔语是源自于达罗毗荼语系,已经拥有超过2000年的歷史。在印度考古挖掘中出土的石碑,有55%是用泰米尔语书写的。

维基百科资料显示,泰米尔语今主要通行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东北部,也是印度泰米尔纳德省(Tamilnadu)、本地治里省(Pondicherry)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地区(Andamanand Nicobar Islands)的官方语言。

在印度洋及南太平洋周边国家,也有不少印裔居民说泰米尔语,他们散佈在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菲济等地。斯里兰卡与新加坡政府將它列为官方语言之一。

根据1996年的统计,泰米尔语共有7400万人使用,佔全球语言人口中的第18位。2001年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全球共有1863家泰米尔语媒体,其中353家是每天发行的。

2004年,印度政府宣布泰米尔语拥有「古典语言」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获得此荣誉的印度语言,同时也確立了它拥有丰富歷史文化价值的崇高位置。

独立前后巨变 888间剩523

英国人哈菁(Rev. R. Hutchings)於1816年在他创立的檳榔屿大英义学(Penang Free School)设立的泰米尔教室,是我国泰米尔教学的先驱。

20世纪初期英国人园丘的印裔劳工大量增加,有些园主也开始根据法令,为这些移民设立简便的学习空间。

阿鲁姆甘在2008年发表於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文章中指出,人口增长使泰米尔学校有快速增加的趋势。1930年马来亚仅有333所泰米尔小学,到1938年时已上升至547所。在1957年独立时,全国泰米尔小学总数达到了高峰期,即888所。

不过,独立建国以后,成为我国公民的印裔群体却开始面对泰米尔小学日益萎缩的问题。截至去年为止,全国泰米尔小学共有523所,这意味著从独立至今,已有多达365所泰米尔小学消失在我国教育版图上。

多数泰米尔学校是以政府资助的方式维持校务。它们建立在私有地上,同时面对设备欠缺、未培训师资以及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

据悉,校地主权是我国政府区辨「政府学校」与「政府资助学校」的其中一个方式。「政府资助学校」通常建在私有土地上。

「政府学校」可以获得校舍基础建设在內的常年经费;而「政府资助学校」则可申请两种不同类型的拨款,即「资助拨款」(GRANT-IN-AID)和「资本拨款」(CAPITAL GRANT)。

家长来自社会底层根据1996年《教育法令》,「资本拨款」是指公共基金拨款於教育机构作为建设建筑物、翻修或扩建校舍、为新校舍配置桌椅板凳或其他配备的费用。

「资助拨款」则是除了资本拨款以外的任何与校务有关的拨款。

虽然如此,「政府资助学校」的校舍维修与扩建经费往往还是由学校董事部自行负责筹款。许多泰米尔小学家长来自社会底层,不一定有支持学校发展建设的能力。

而目前引起关注的海港泰米尔小学,其校地多年来一直是属於雪州发展局的。因迁校过程中的爭端未能完善处理,以致雪州发展局决定將土地卖出,坚持留在原校上课的学生只能暂用空无一物、尚有电源的教室继续上课。

由於迁校问题涉及多方单位及不同政权,谁愿意踏出打破僵局的第一步,尚是个未知数。

多数未设有学前教育班

国內许多泰米尔小学尚未设有学前教育班,这导致在泰米尔幼稚园也同样欠缺的情况下,很多印裔学生是在小学一年级开始,才接受正统的泰米尔教育。

目前教育部教育政策规划与研究组的网站只提供全国学前教育班的总数,並没有各源流学校学前教育班的数据,因此我们暂且无法掌握近期泰米尔小学学前教育班的进展。

惟阿鲁姆甘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523所泰米尔小学中,只有18.3%的泰米尔小学(96所)备有学前教育班,而且有些班级全赖当地居民自发设立的。

行动党前国会上议员拉玛克里斯南的网页,也可见泰米尔小学与其他源流小学相比之下相形见拙的窘境,即2011年设有学前教育班的国小高达88%,而泰米尔小学只有区区的28%。

据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我国儿童的教育议题也非常关注。去年该基金会与幼儿保育及教育组织合作,以支援巴生县加埔区一所以泰米尔语教学的私立幼稚园。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马代表薇薇娜在联合国网站上针对这项资助计划表示,他们提供的资源將有助於该幼稚园培养师资与找寻泰米尔语教材。

「学前教育就像护照,会引导你前往更优质的教育以及更好的起步。它也有助於让下一代脱离贫困,並具备更好的生活条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