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14年2月12日星期三

东方: 国民型中学毕业生的心声

东方:

国民型中学毕业生的心声

2014年2月10日

作者: 古燕秋 , 栏名: 欣欣向荣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99242:&Itemid=203


上个月出席了华教园丁莫泰熙老师的华教故事课。莫老师分享了许多华教的故事,包括独中毕业文凭如何取得各国认可、新纪元学院毕业生的升学出路、白沙罗华小保校运动等。 莫老师的演说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带著出席者瞭解大马华文教育一路蹣跚,但坚定走来的景况。我再一次发觉这些华教故事与国民型中学毕业生之间的距离。

记得小学快要毕业时,学校安排小六生到市区的独中参观。虽然独中的设备相对完善,授课语言又是华语,但家里经济並不允许孩子到需要每月付学费的独中升学。于是爸妈让我进入镇上那家有「华文名字」的政府中学唸书,当时我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听说学校里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华人。

进入中学后,有一半老师是华人,学生几乎也是华人,连极少数的友族同胞也会说中文。除了每星期有5节列入正课的华语节外,如果其他科目的老师是华人,也都使用华语教学。食堂贩卖都是传统的华人食物(当然还有一家很受欢迎的马来档),农历新年时也会举行挥春活动。学生每年都要筹款以兴建学校礼堂。我天真的认为中学模式理应如此。

直到高中时,华语科任老师在课堂上递了一本薄薄的复印本给同学传阅,我才知道原来大马的中学分成国中、独中、国民型中学,是有其歷史原因。原来我的中学曾经和独中一样是「华文中学」,只是后来接受改製成为国民型中学,或更准確来说「政府的中学」。我第一次听说有一个人,为了捍卫民族学习母语权利,而被政府吊销教师执照及褫夺公民权。这本书说的是「族魂」林连玉的故事。

中学时因为老师的复印本而认识林连玉,大专期间,听到当时逝世的林晃昇先生的生平事跡,也从系上独中毕业的同学口中,稍微瞭解我国的华文教育情况。那时候,我才瞭解到原来自己一直以为在念著的「华文中学」,其实与独中的「华文教育」是两码子事。虽然一些国民型中学与独中有相近的校园文化,但两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对国家与母语教育发展的认识,个人学习上的经歷与教育认同是截然不同。

我国现在的华人母语教育几乎等同于独中的教育发展。华社几乎把所有的教育资源投进独中,遗忘了在1960年代接受改制的国民型中学。许多国民型中学毕业生缺乏瞭解母语教育发展,自己所处中学的「前世今生」的机会。这对华社来说是很可惜的事,因为这些毕业生將来也会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可以及早瞭解母语教育的歷史进程,相信日后会是母语教育的生力军与重要支持者。

我很开心提到莫老师说他也到国民型中学说华教的故事,希望有更多的软硬体资源投入这些中学,包括培育更多的华教园丁到国民型中学说故事、协助筹募建设的经费,不要让国民型中学处于独中与国中教育源流之外的边缘位置,忽略这些学生与独中生一样,有瞭解母语教育歷史发展的机会,及他们对母语教育贡献的潜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