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16年10月17日星期一

香港教育考察记 5

第二天的行程(27/09/2016)

早上

早上分两组人,A组和B组;A组去香港教育大学,和教育政策与领学系交流。

B组去圣保罗男女中学,和香港校长中心的理事交流。

------------------------------------------------------------------------------
先述A 组。(我不在这一组,只是根据PPT的资料来点评)

手上一共有4个PPT,即

1.郑燕祥,《香港教改反思:16年成效》;

2.吴迅荣,《学校领导:新手校长、校长与董事、中层领导培训课程》;

3.邓怡勋,《教师持续专业发展:香港的经验》;

4.庄耀洸律师,《通识与公民教育:教师对人权法治概念的觉识》

教大参访的重点是郑燕祥教授及系主任吴迅荣教授。前者主要是想听一听他对香港教改的批判意见(在场的同道反映,果然火力全开);后者主要是想听一听香港学校的董教关系。以下就著重这两位的介绍。


1.郑燕祥:(重点摘要)

“教改的动机是善良有诚意,但大跃进式的推行下,结果与教改原意背道而驰,带来沉重的后果:香港教师队伍的身心及工作状况态,全面陷入危机。危机的主因是没有为教师拆墙松绑,教师的工作有加无减。”

“任何的改革,都需要额外的成本。谁来支付这个成本?”

“师生的时间及能力都有限,不顾成本的结果,就是让师生付出沉重的代价。”

“资源有限,要有优先顺序。”

补充网上资料:
a. 教師標準工時初步意見書
b. 正視教師自殺事件減輕教師工作壓力新聞稿

2.吴迅荣:

其实,我们感兴趣的部份是董事培训。香港的董事培训是香港教育局委托各大专院校开办。不过,PPT的资料太少了。

补充网上资料:
香港中大学--校董培训课程

---------------------------------------------------------
在这里,要补充介绍下香港的学校类型:(2015年的统计数据)

a.官立学校:由教育局开办及管理的学校,教职员是公务员。官立小学有34所,官立中学有31所。

b.资助学校:又名津贴学校,由非营利办学团体接受政府津贴提供免费教育,编制內的教师薪资由政府支付,但学校的日常运作及教师的聘任升迁归校董会及校方管理。资助小学有 420所,资助中学有 360所。

c.直资学校:与资助学校类似,不同点:办学团体按“学生数目”接受政府补助,且可收学费,自主性强,可自订课程及收生办法。直资小学有 21所,直资中学有 61所。(这类学校的补助额通常比资助学校少,但可收学费,这点比资助学校好。所以,只有名校才会申请成为直资学校)。

d.私立学校:由办学团体自资经营,没有政府的补助。私立小学有 53所,私立中学有 22所。

e.国际学校:拥有相当比例的外国学生,课程与学制都与香港不同的学校。国际小学有 44所,国际中学有 30所。

从上述资料可知,香港绝大部份学校都有校董会,这也是香港教育局重视校董培训的原因。
---------------------------------------------------------------------------------

B组:圣保罗男女中学及香港校长中心。

香港校长中心的召集人是圣保罗男女中学的校长陈黄丽娟博士(陈是她先生的姓),所以,与香港校长中心理事代表交流的地点就放在圣保罗男女中学。

1.学校简介:
圣保罗男女中学是香港的传统名校之一,属直资学校,有附属小学(一条龙,即附属小学的毕业生自动升上中学部),也是114所英中之一(以英语授课非中国文化相关科目)。

这所中学中一收生名额大约230名,附属小学毕业生约为140名,扣除之后,有90个名额是开放给全港的小六毕业生申请。据黄校长的解说,每年大约有3仟人来申请,全部都要面试筛选(香港教育局规定不得笔试)。

高中部(中四~中六),施行双轨制,一为本地课程班,一为IB课程班。这里双轨制与我们的概念有点不同,学生只能二选一。有独中校长很有兴趣,一直询问如何实行,不过,时间有限,所知不多。

交流过程中,我们是三语(广东话、“普通话”、英语)并用。因为,她们最熟悉的语言是广东话和英语,“普通话”听得懂,但有的不会讲。我们这边有的人不会听广东话,有的英语不流利,所以,用华语多(香港的三语两文,三语如上述,两文是指中文和英文)。

2.香港校长中心

当时,由10现任及卸任校长于2012年11月创办。创办的动机是有鉴于教改的推动,校长的职务日渐繁重,加上升任校长要经过一连串课程的培训及认证,所以,当不少校长逐渐退休后,许多副校长不愿升任校长。此外,新任校长就算上过大学提供的校长专业课程,但要领导好一所学校,新任校长也仍要从工作中学习。

校长中心就是針对这两种情况而成立,除了为校长提供培训课程外,也推行导师计划,即由资深的校长来当导师,帮助新任校长尽快进入状况、熟悉职务。

愿景:“校长中心是一个由校长运作、为校长服务、属于校长的专业团体。以教育的核心价值及优良的实践经验作为依归,使校长的专业领导工作臻于卓越,为优质的学校教育作出贡献”。

使命:“校长中心致力提升现职及拟任校长的专业水平、领导能力及管理效能,从而提高教育素质,以裨益香港教育,贡献社会大众”。

会员:中学、小学、特殊学校及幼稚园现职的校长及副校长,以及曾任职或已退休的校长。

在交流会过后,有关理事提供了两份资料:

a.《校长能力架构》,有视频(广东话版)

b.《Blue Water:学校领袖专业学习指引--校长自我评估计划》;

《Blue Water》有一核心概念值得拿来与各位分享。

冊子里提出三个基本问题:

i.  我的能力是什么?
ii. 我需具备什么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iii.上述两个问题之间是否存有差距?

从上述3个基本问题中,反映了一个核心概念:“校长是否具备某个特定学校所需要的能力”。

因此,一个众人眼中能力很强的校长,或者参加了不少专业培训的校长,对某个学校来讲,可能还不是一个适任的校长;反之亦然。

所以,做校长的不能只是想我有什么能力,也要想学校需要校长有什么能力。

如果一个校长缺乏学校所需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该位校长的专业学习目标。这就是《Blue Water》的要点。

中午

中午,两组人会合,与梁錦松、程介明、戴希立三人共进午餐,地点:苏浙泸同乡会餐馆。

2000年香港推动教改时,由时为财政司司长梁錦松挂帅,担任立法局教统会的主席,程介明及戴希立为辅,时人称之为“三头马车”。2016年7月4日,三人重出江湖,召集了14位来自大专、中小学及研究机构的代表,召开记者会,宣布成立“教育2.1”,并介绍他们的教育愿景

基本上,这次的餐会是建立联系。他们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游说明年的特首候选人采纳他们的意见,列入竞选政纲中。

(这次的餐会完全是由程介明教授促成的,否则,不可能与这样重量级的人物共用午餐)。

下午

下午,我们到可誉中小学,参访香港中学校长会主席李雪英校长,及其理事代表。

1. 学校简介:
可誉中学暨可誉小学是所谓的一条龙学校(中小学在同一校园內),办学团体为香港著名庙宇“黄大仙祠”的管理机构--啬色园。这所学校是啬色园创办的第5所学校,位于大屿山东涌新市鎮。中学校长和小学校长都是同一人,即李雪英校长。

一般所谓的“一条龙”学校,是指小学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同一办学机构的中学。不过,可誉中小学则进一步推行“一条龙学制”,将中小学各级课程揉合、重新整理。教师也不分属中学部、小学部,以跨年级“专科专教”为原则。

该校最大特色是发展生物科技教育。他们与香港生物教育资源中心合作,耗资愈百万元,创立具有大学实验室水平的生物科技教研室,并于2004年启用。为了进一步加强推广生物科技教育,与香港生物教育资源中心再度合作,将一部12米长的旅遊巴士改裝成亞洲首部生物科技流动实验,并于2009年4月24日正式启用,深入香港各区为中小学生提供生物科技教育服务。这个流动实验室的运作费大概一年2百万。

生物科技教育是从小四开始到中学部,小学生就入手学会了培养微生物的技巧、学会DNA的双螺旋结构、从大肠桿菌细胞內抽取DNA等等,一直到高中部的DNA重组技术等等。

另一特色是推动“自主学习”。从中一开始,然后上下延伸(中二、小六、小五)。(这也是香港中学校长会的计划)

2.香港中学校长会

当年是由一群想提升香港中学教育素质的校长于1964年创立。会员都是校长,来自不同类型的学校,目前有4百多位会员,约占全港中学校长人数的80%。

李校长一直强调香港中学校长会是一个校长专业自主团体,团体自身有做研究(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来支撐团体的主张与意见。

校长会极度关注教改,经常与教育局会面商讨,反映会员的意见,也经常对各界公开表达校长会的立场与主张。如:

a.維持教學語言微調真的是「專業決定」嗎?(2015年7月7日)

b.誰來擔起教改的歷史責任? (2015年5月6日)

c.香港教育還有明天?- 回應 2015 年施政報告(2015年1月21日)

等等。

此外,对于影响到学校的重大社会事件,校长会也会做出专业的表态及回应,如:

占中事件。

d.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難道有人製造原子彈,就要抽走化學一科?(2014年11月8日)

旺角暴动。

e.香港可以如何走下去?(2016年3月2日)

(以上都是网上资料,出发考察前做的功课)。


在交流时,我就提出一个问题:“由于主席时常发表批评有关当局的言论,是否会受到来自校董会的压力”?

李校长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提到她的发言都是经过內部讨论的结果,代表校长会的共识。他们理事们都会有固定的早餐会,讨论各种相关事件。她一直强调他们的发言是秉持“专业自主”的原则。而且为了保持自主性,他们的经费都是靠会费(每人每年3百元)。

----------------------------------------------------------
校长会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也值得介绍: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 SRL)。

在2011年,几位校长启动了“自主学习”的探索,参考了美国、中国的资料(中国:以不自主的方式来培养“自主学习”),2012年起就推动“自主学习”,进而发展出“自主学习节”。所谓的“自主学习节”是一个跨校交流的活动,一些学校的部份教师开放某一节课,让教育同道彼此观摩不同模式的“自主学习”课堂,及互相分享教学范式转移过程中所遇见的挑战。

最后,补上一个资料:馬來西亞教育考察團報告,看看人家眼中的独中及数理英化政策,很有意思。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注意:只有此博客的成员才能发布评论。